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
| 动物类群 样地 |
跳虫类 |
蜱螨类 |
线蚓类 |
线虫类 |
||||
| 物种数 |
密度 |
物种数 |
密度 |
物种数 |
密度 |
物种数 |
密度 |
|
| 有机肥田 |
10 |
167 |
38 |
30 |
40 |
120 |
19 |
339 |
| 化肥田 |
4 |
79 |
16 |
4l |
18 |
32 |
7 |
52 |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
|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
|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
|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
某学生进行探究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0.1 mm,1/400 mm2)进行计数。甲图是某天显微镜镜检结果,乙图是7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需加水稀释后再统计 |
| B.甲图中的酵母菌数量对应于乙图中的第3天 |
| 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
| D.酵母菌自身代谢状况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 |
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
|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
|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
|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
|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
| D.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 |
请根据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图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乙是被捕食者 |
| B.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
| 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
| D.若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曲线的振幅越大 |
某小组研究干旱对玉米叶片内生长素和脱落酸浓度的影响,数据见下图,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
| A.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脱落酸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的影响 |
| B.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生长素影响远远大于对脱落酸的影响 |
| C.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减少量越来越多 |
| D.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