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希特勒企图迷惑“凡尔赛诸国” |
| B.以此为幌子建立了三国轴心同盟 |
| C.决定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 D.实质是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 |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
| 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
| 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
| 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下表是我国1961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
| A.新中国已经建成工业化国家 | B.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
| C.农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趋于合理 |
下列几种经济成分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外资经济 ②官僚资本 ③洋务经济 ④民族资本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①③④② | D.③①④② |
下表是1920~1930年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资本的产值比较表。这一现象直接说明
| A.民族工业遭遇重大挫折 | B.官僚资本占据主导地位 |
| C.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 D.外资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
近代以来,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最早出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 A.鸦片战争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