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A.《日知录》 | B.《明夷待访录》 | C.《变法通议》 | D.《天下郡国利病书》 |
古代希腊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兴旺繁荣的雅典城邦—直被看作是希腊古典文明的象征,创立多种形式的民主政治,其中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做法
③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④确保了公民大会的公正无私
A.②③④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 |
顾炎武说:“易号改姓,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质 | B.指出了传统忠君保国思想的错误 |
C.明确与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 | D.为推翻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 B.以文治国 | C.分科考试 | D.学而优则仕 |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 B.官僚制度 | C.郡县制度 | D.三公九卿制度 |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如秦朝为避讳秦始皇赢政的“政”,改正月为端月;汉朝为避讳刘邦的“邦”,诏书引“协和万邦”为万国;唐朝为避讳李世民的“世民”,改世为代,改民为人。上述历史现象表明
①实行文化专制②体现皇权至高无上③汉字变化有其规律性④封建的尊卑关系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