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200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仪式44个地面方队中的“压轴”方队——核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情景。这支诞生于1966年的第二炮兵部队,是新中国为应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被迫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核武器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
A.达尔文的进化论 | B.牛顿的经典力学 |
C.普朗克的量子论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得益于当时
A.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作用 | B.资产阶级的不懈努力 |
C.外部发展环境相对宽松 | D.中国民众的爱国支持 |
19世纪六十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七十年代,该厂有了较大发展,八十年代因受外商排挤而日趋衰落,到九十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发昌机器厂的兴衰说明了
A.近代民族工业只在19世纪获得发展空间 | B.中外合资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
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昙花一现 | D.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 |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
下列是对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
B.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
C.在多重因素的阻力下,发展不顺利 |
D.其命运的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