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阿里曾对着一份奥斯曼素丹的诏书说:“我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冒险家来到埃及。……如今,我在这里已经站稳脚跟。”“我从来就没有什么主人!”。这段话所包含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是
A.穆罕默德·阿里欲取代奥斯曼素丹的地位 |
B.穆罕默德·阿里已经实现了对埃及的统治 |
C.埃及当时已经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
D.埃及当时是奥斯曼帝国的一块重要殖民地 |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经济形态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 | B.黄海海战 | C.反割台斗争 | D.天京保卫战 |
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 ,康有为提出“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其“改易服饰”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社会近代化 | B.增强民族自我意识 |
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 |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