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气候是自然环境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扩展,已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气候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鲁西和豫北是我国主要产粮区之一。但受大气环流和周围地形的影响,这里是春旱的多发区,影响了夏粮作物的生长;秋季作物生长也同样深受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1)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寒潮和台风入侵路线的方向。
(2)图中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___、___,而南方地区则是___、___、___。(2.5分)
(3)与图中台风灾害大致发生在同一季节的是___、___、___,台风灾害是由______天气系统发展所致,我们对此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分)
(4)鲁西、豫北地区一般年份形成春旱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 。该地对农业采取抗旱保收的措施叫______,采取这种措施抗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在资源利用方面的好处是____________。除了这种措施,你还能提出哪些措施?
读图1—13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线中(S)表示 ______ 波,(P)表示 _______ 波
(2)图中各层名称: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3)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________Km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 ____不连续面。
(4)在2900km深处,S波 _____ ,P波波速______ ,从而发现了E _______不连续面。
(5)M层和N层的主要不同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当太阳直射甲点时,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旧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是由________向东至________。
(2)乙地的时刻为______时;乙地日出的时刻为_____时。
(3)此时,丙、乙两地比较,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_____,昼长较长的是_____。
读地球公转中的二分二至图(甲图)和地球光照示意图(乙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所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___,为甲图中数字__________所代表的位置。
(2)地球由①到④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半球,并向__________运动。
(3)乙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A、B、C、D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5)当地球公转由③到①的过程中,A地昼长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地球公转由①到③的过程中,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
(6)乙图所示日期,B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该地的日出时刻为地方时的______时。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原因
(2)G国最著名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3)B气候带特别狭长的原因是什么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2城市是,岛屿C的气候类型是。
(2)简述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3)E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条件及解决措施,
(4)该国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