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目前中学课本中的酸碱理论是1889年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提出的电离理论。
①1905年富兰克林(FranKlin)深入研究了水和液氨的相似性,把阿仑尼乌斯以水为溶剂的个别现象,推广到任何溶剂,提出了酸碱溶剂理论。溶剂理论认为:凡能电离而产生溶剂正离子的物质为酸,凡能电离而产生溶剂负离子的物质为碱。试写出液氨自身电离的方程式: 。
②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Bronsted)和英国化学家劳莱(Lowey)提出质子理论。凡是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够与质子(氢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按质子理论:下列粒子在水溶液既可以看作酸又可看碱的是 。
A、H2O B、NH4+ C、OH- D、HCO3- E、CH3COO- F、Cl-
③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广义的酸碱概念。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形成化学键的物质都是碱;凡是能够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
酸(电子对接受体)+碱(电子对给予体)→反应产物,如:H++OH-→H2O。
试指出下列两个反应中的酸或碱:
(Ⅰ)H3BO3 +H2O H++B(OH)4-,该反应中的碱是 (填H3BO3或H2O);
(Ⅱ)NaH+H2O ==NaOH+H2↑,该反应中的酸是 (填NaH 或H2O)。
(2)已知A元素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比M、L层电子数之和多一个电子;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占有9个轨道,且有1个未成对电子;C元素原子核外3p亚层中3个轨道还需5个电子才能达到全充满。D元素只有两个电子层,且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E原子半径最小;F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nnPn+1。按要求填写
① B的电子排布式是: ,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是 。
②D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是 ,C单质的制备方法是: 。
③E和F形成的化合物空间构型为 ,该物质比D与E形成的化合物更容易液化的原因是 。
Ⅰ.按要求书写名称或结构简式:
(1)羟基的电子式 ;
(2)﹣C3H7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的系统命名为 ;
(4)相对分子质量为72且支链最多的烷烃的结构简式 ;
(5)C5H10O2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酸类且含有“手性碳原子”的结构简式为 。
Ⅱ.按要求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1)丙烯的加聚
(2)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单质溴在60℃时发生1,4-加成
(3)甲苯制备TNT
(4)1,2-二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
(5)乙醛的还原:
(6)乙二醇和乙二酸脱水成二元环酯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漂白粉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 ,其能消毒杀菌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标准状况下3.36 L某气体的质量为8.1 g,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g/mol。
(4)某块光卤石(KCl·MgCl2·6H2O)中含5.3250 g Cl—,则该光卤石的物质的量为 mol。
化学理论在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反应中应用广泛.
(1)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pC△H,达到平衡状态.
①若A、B、C都是气体,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 n+p(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其他条件不变,加热后A的质量减小,则反应△H 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某些金属氧化物(如FeXOY)粉末和Al粉在镁条的引燃下可以发生铝热反应,下列反应速率(v)和温度(T)的关系示意图中与铝热反应最接近的是 (填序号)
(3)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FeO(s)+CO(g)Fe(s)+CO2(g)△H.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温度/℃ |
1000 |
1100 |
平衡常数 |
0.68 |
0.50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H 0(填“>”、“<”或“=”).
②T℃时,将FeO(s)和CO(g)各3.0mol加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O转化率为W1,c(CO2)=0.15mol•L﹣1,则温度T (填“高于”、“低于”、“等于”)1000,若此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再充入2.0mol CO(g),再达平衡时测得CO转化率为W2,则W1 W2(填“>”、“<”或“=”) .
二甲醚(CH3OCH3)和甲醇(CH3OH)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以CH4和H2O为原料制备二甲醚和甲醇的工业流程如下:
请填空:
(1)一定条件下,反应室1中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H>0.其它条件不变,只降低温度,逆反应速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图1中反应室3(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0.2mol CO与0.4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可逆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
①P1 P2(填“<”、“>”或“=”).
②在压强P1下,100℃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反应室3的容积变为2L,此时CO平衡常为 , 若温度不变,再加入1.0mol CO后重新达到平衡,CO的平衡转化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保持容积为2L不变,温度100℃不变,向反应室3中再通入0.2mol CO与0.4mol H2,CO的平衡转化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 CO2,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一定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mol/(L•min);
(2)氢气的转化率= ;
(3)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体系中减少的是 .
A.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升高温度
D.再充入1molH2
(4)下列不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不再改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容器内的温度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E.V(CO2):V(H2O)=1:1
F.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