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二生肖完成下面成语填空。
( )目寸光 汗( )充栋 ( ) 视眈眈 守株待( ) 望子成( ) 画( )添足
( )到成功 顺手牵( ) 尖嘴( )腮 鹤立( )群 ( )急跳墙 狼奔( )突
(提示:文言中“猪”写作“豕”)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①矣夫!”(《论语·雍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注】 ①畔:通“叛”,违背(君子之道)。
(1) 从上面两段话可以看出尽管所处的时代不同,孔子和孟子都认识到什么?
(2)结合文本,分析孔子主张的“约”和孟子主张的“约”有何不同。
简答题。(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孙权语诸将曰:“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这是孙权为自己部下感到自豪的话语。
“甘兴霸”又叫什么名?孙权因何事盛赞他?请简述与此相关的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问答问题。
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文段中的“他”指谁?“他”为什么被打?请简述。
选做第()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些负面事件能引发公众强烈的情绪波动,引发“舆论围观”。公众开始必然力挺围观,确以为“围观可以改变现状”。当看守所的“非正常死亡”变得跟交通事故一样平常,当拆迁自焚变得和矿难一样频繁,当突发事件的死难者抽象为冷冰冰的数字,当无良商家为牟利在食品上的所作所为,早已成为“审毒疲劳”,曾几何时,这些负面事件涉及的社会公义、道德己很难触发公共痛感。到后来,民众发现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并没有因为你的“围观”而改善。
请你就“舆论围观”现象发表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有理。15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与阮籍一样,陶潜采取的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 ① 只有他,才真正做到了这种退避,宁愿归耕田园,蔑视功名利 ② (lù),“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既轩冕之非荣,岂缊袍之为耻。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不是外在的轩冕荣华、功名学问,而是内在的人格和不委屈已累己的生活,才是正确的人生道路。所以只有他,算是找到了生活快乐和心灵慰安的较为现实的途径。无论人生感叹或政治忧伤,都在自然和农居生活的质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在①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
在②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画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①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孟子·离娄上》)
【注】 ①节文:礼节,礼仪,在这里用作动词。对上述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智的实质在于明白仁和义的道理且在行动上不背离。 |
B.孟子认为能恭敬地遵循礼仪侍奉父母,是礼的实质之一。 |
C.孟子认为,乐的实质是乐于依礼侍奉父母、顺从兄长。 |
D.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手舞足蹈,是因为由礼、智产生了快乐并消除了厌恶的情绪。 |
孔子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 《八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孟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相同点?他们分别怎样阐述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