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收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行省制 |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被打垮……。”从经济角度看,马克思主要抨击的是清政府的
A.地丁银制度和闭关政策 | B.单纯器物变革而拒绝体制革新 |
C.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 | 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但又严防死守 |
明中叶以前代表手工业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的是
A.民营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手工工场 | D.官营手工业 |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
A.《长安城的落日》 | B.《宋代东京的辉煌》 |
C.《汴河两岸》 | D.《坊墙倒塌以后》 |
《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这段史料说明
A.春秋时期青铜制造业发达 | B.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中使用 |
C.春秋时期畜牧业发达 | D.春秋时期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
《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献,据此24-25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其本质意义是()
A.是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民主权利 | B.确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
C.临时大总统没有权利 |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为求政治民主和国家独立富强进行了艰苦斗争,但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
B.帝国主义干涉,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
C.推翻帝制封建立共和国,但未完成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与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