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进入新世纪,在新技术革命的作用下,生产力的国际化与 专业化协作的程度越来越高,跨国公司加速发展。据统计,全球外汇市场每天交易额已达到1.7万亿美元,2000年全球电子商务收入达到2.334亿美元,2009年增加到数万亿美元。
材料二 据世界银行统计的数字显示,如果按人均GDP水平把全世界的国家分成5等份,人均GDP水平属于最高的20%的国家与人均GDP水平属于最低的20%的国家之间的差距,1987年是57倍,1997年扩大到92倍,尤其令人忧虑的是,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使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差距更为悬殊,“数字鸿沟”在不断扩大。“新经济”至今只是一种“富国现象”,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信息贫困”之中。
(1)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2)结合我国实际,说明我们如何应对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是媒体成功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这个节目看了、“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弘扬了主旋律”。《感动中国》之所以被观众称为“年度中国人的一部精神史诗”,就在于它体现了媒体的高度责任感,并与时代紧密相连,全面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色,大力弘扬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社会普遍的价值判断标准相一致,从而形成了一种共鸣。
(1)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2)结合材料谈谈对我们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
2014卑天猫双十一狂揽571亿,6年单日成交额增长超千倍,引发一场网购盛宴。网购作为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正在改变传统的购物方式,网购这种新型的购物模式可在更大范围内、更多的层面上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实现资源配置,用户可以享受足不出户的购物乐趣。但是,网购在我国才刚刚起步,配套的政策、法规和市场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网络的虚拟性和一些商家信用度的缺失,往往使商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甚至一些不法商贩和骗子利用这一平台坑害和诈骗消费者。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如何看待网购这种购物模式。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刭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1)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2)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新一届政府上任以后,对外关系活跃而又富有创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勾画“丝绸之路经济带”伟大蓝图,引领欧亚大陆整体合作。并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下原则:一是目标不宜定得过高,要充分考虑到中亚特殊的地缘政治状况,以及各国的不同政治环境,切实理解相关国家的关切,照顾各国的舒适度。二是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三是要加强战略自觉和统筹规划,加强对中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规划战略目标,并制订各类细致的工作计划,综合应用投资、贸易、货币、产业等各类经济手段,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快、更好地实现.
运用所学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这些原则的正确性。
71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毛泽东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文艺工作者必须和人民群众相结合。71年来,《讲话》犹如精神灯塔,指引我国文艺事业和文化建设不断谱写辉煌篇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及我国文化建设实际,谈谈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