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和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 )
A.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 B.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
C.自由扩散、主动运输 | 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
若一个双链DNA分子的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7%,并测得DNA分子一条链上A占这条链碱基的28%,那么另一条链上A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A.9% | B.18% | C.23% | D.24% |
某实验小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离心,结果发现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且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下列有关实验误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 |
B.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体内 |
C.离心转速太低,菌体和上清液分离不充分 |
D.应该用35S代替32P标记 |
如图是某红眼果蝇细胞分裂示意图,若图中的a与一只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则d与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果蝇表现型为( )
A.白眼雄果蝇 | B.红眼雄果蝇 | C.白眼雌果蝇 | D.红眼雌果蝇 |
某男性基因型为YyRr,他有两个精原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那么,一般情况下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染色体形态相同的是A1和A2;C1和C2 |
B.染色体数目相同的是B1和C1;B2和C2 |
C.DNA数目相同的是A1和B1;A2和B2 |
D.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B1和B2 |
白粒玉米自交系与黄粒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得F1全是黄粒玉米,F1自交所结果穗上同时出现了黄色籽粒和白色籽粒。对F2出现两种颜色不同的子粒的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A.由于F1是杂合子,其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 |
B.F1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和两种雌配子,受精作用后产生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后代 |
C.F1黄粒玉米包含有白色玉米的隐性基因,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后,受精作用中两隐性基因纯合而出现白色子粒性状,因而出现了两种不同颜色的籽粒 |
D.玉米的黄色对白色为显性,F1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因而产生了白色籽粒性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