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动态株型主要特征是生长前期长出的叶片与茎秆夹角较大,叶片伸展较平展,生长后期长出的叶片直立(与茎秆夹角较小),使株型紧凑,呈宝塔型,而正常株型前后期长出的叶片都较直立。动态株型产量比正常株型高20%。为研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
杂交组合 |
总株数 |
表现型 |
|
动态株型 |
正常株型 |
|||
A |
动态株型×动态株型 |
184 |
184 |
0 |
B |
正常株型×正常株型 |
192 |
0 |
192 |
C |
动态株型(♀)×正常株型(♂) |
173 |
173 |
0 |
D |
动态株型(♂)×正常株型(♀) |
162 |
162 |
0 |
E |
C组的F1自交 |
390 |
285 |
100 |
F |
C组的F1×正常株型 |
405 |
200 |
205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属于正交与反交的杂交组合是 两组,因水稻是两性花,为避免自花传粉,需进行 操作。
(2)由C组和D组杂交结果可以说明动态株型为显性。还可通过分析 组的子代比例判断显性与隐性。
(3)E组的子代具有两种表现型,此遗传现象称为 。
(4)F组的杂交方式称为测交,因为一方为隐性,产生的配子只有隐性基因,不改变子代的表现型,子代表现型的类型及比例即为 的类型及比例。此特点可用于间接验证基因的 定律。
图甲表示一个水稻成熟叶肉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图乙表示在两种不同温度下,水稻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器c为 ▲,细胞器b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包括 ▲和 ▲两阶段。
(2)图甲中物质④是 ▲,在 ▲的情况下,进入c中被分解。
(3)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上图乙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则在15℃、1千勒司光照下,该植物5小时光合作用固定CO2 ▲mol。
(4)从图中可发现,影响A点和B点光合速率的因素包括 ▲。
(5)若给该装置通C18O2,一段时间后,装置内出现了18O2,请用图解简要说明该过程 ▲。
通过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可以了解细胞呼吸的类型。
实验一:
①取二只保温瓶,编号为A、B,如下图;
② A瓶注入煮沸的质量分数为0.1g/mL的葡萄糖溶液1L;B瓶注入未经煮沸的质量分数为0.1g/mL的葡萄糖溶液1L;
③向A、B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酵母培养液;
④向A号瓶中注入液体石蜡油;
⑤2个瓶中放入温度计,并用棉团塞住瓶口,以固定温度计并保证保温瓶通气;
⑥24 h后观察并记录2个保温瓶温度数据。
分析讨论:(1)A瓶的溶液煮沸的目的是 ▲ ,该实验属于 ▲ 实验。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
实验二:
向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中通入不同浓度氧气后,测定酒精和二氧化碳的生成量,曲线如下:
(3)当0<O2%<b时,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是 ▲ 。
(4)O2% = a时,瓶内进行无氧呼吸的酵母菌分解的葡萄糖占全部酵母菌分解的葡萄糖的比例为 ▲%。
(5)当O2% = c时,瓶内CO2释放量(μmol)与O2吸收量(μmol)之比为 ▲。
下图表示在光照条件下某正常生理状态的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真核生物中,图示的生理活动发生在哪些细胞结构? ▲。
(2)图内字母中,能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
(3)当图甲中细胞有①过程发生而没有②过程发生时,该细胞处于的生理状态是 ▲;若要①过程也不发生,则对该细胞处理的方法是 ▲。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突然停止CO2供应, C5化合物的合成速度将 ▲。
(5)将某植物体形态、大小、生理状况相同的绿叶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用适当的相同的光照射1h,测其重量变化(假设在光下和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相同),得到下表的数据。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
1 |
2 |
3 |
4 |
温度/℃ |
27 |
28 |
29 |
30 |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
-1 |
-2 |
-3 |
-1 |
光照后与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
+3 |
+3 |
+3 |
+1 |
根据本实验所测数据,该绿叶细胞呼吸速率最高的温度是 ▲;28℃时绿叶的净光合速率是 ▲mg/h。
以下是有关酶的两个实验,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表1
操作步骤 |
操作方法 |
试管A |
试管B |
试管C |
1 |
加淀粉溶液 |
2ml |
2ml |
2ml |
2 |
加淀粉酶溶液 |
lml |
lml |
lml |
3 |
温度处理 |
60℃ |
100℃ |
O℃ |
4 |
加碘液 |
2滴 |
2滴 |
2滴 |
(1) 表1所示为探究 ▲的实验。
(2)该实验的正确步骤为 ▲(用表中操作步骤中的序号表示)。
表2
操作步骤 |
操作方法 |
试管A |
试管B |
1 |
加淀粉溶液 |
2ml |
|
2 |
加蔗糖溶液 |
2ml |
|
3 |
加斐林试剂甲 |
2ml |
2ml |
4 |
加斐林试剂乙 |
数滴 |
数滴 |
5 |
加淀粉酶溶液 |
lml |
lml |
(3) 表2所示为探究 ▲的实验。
(4)请修正操作方法步骤中的错误:① ▲② ▲③ ▲
(5) 该实验结果能否用碘液检测? ▲。
下图A、B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方式,C、D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人体内图A所示过程中的信号分子最可能的名称为 ▲。
(2)若图A表示的是胰岛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则该分子主要通过[1] ▲运输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主要的靶细胞有 ▲。(不得少于两种)
(3)下列物质属于信号分子,并能与细胞内某些物质选择性识别和结合的是( ▲ )
A.唾液淀粉酶 B.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呼吸氧化酶
(4)若图B所示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则该过程产生的信号分子名称为 ▲。
(5)若图A所示的细胞是浆细胞,则它分泌的信息分子是 ▲,参与 ▲免疫。分泌的信息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是 ▲(填C或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