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列强资本输出加剧,扩大了资金来源 |
C.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
D.![]() |
189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诗人吉卜林在《白人的负担》一诗中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负担,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弟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奴隶(殖民地)的需要。这表明吉卜林
A.鼓励欧洲的殖民扩张 |
B.认为欧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
C.反对种族歧视的政策 |
D.认为欧洲应该学习殖民地文化 |
“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①全球史观②革命史观③文明史观④社会史观⑤现代化史观
A.①②⑤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
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
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工厂制组织形式 |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
C.机器大工业生产 | 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