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太平军入城刚一个月,敌人威胁尚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扩建了金碧辉煌的天王府。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
图1:洪秀全故居 图2:南京天王府的石舫
A始终体现农民的根本利益 B一直保持农民革命本色
C没有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 D不重视政权内部的团结
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 B. | 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
C. |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 D. | 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如图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 | 节约生产成本 |
B. | 便于官府监管 |
C. | 带动民用企业 |
D. | 与洋商争利 |
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A. | 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 B. | 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
C. | 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 D. | 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A. | 鸦片战争 |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C. | 甲午战争 |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目。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 | 以鸦片换取白银 | B. | 以鸦片换取丝茶 |
C. | 以白银换取丝茶 | D. | 以白银换取棉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