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
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
会第一次会议3年内,以及此后每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宪法中关予人口统计的规定
A.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 | B.改选众议员每十年进行 |
C.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 | D.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
C.“汪辜会谈”受到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 |
D.“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60年代末 | B.70年代初 | C.70年代末 | D.80年代初 |
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
1917年4月,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并且认为革命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列宁这一想法被打破是在
A.二月革命后 | B.七月事件后 |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后 | D.宣布退出一战后 |
从文明史观看,20世纪初期丰富了世界文明发展形态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C.美国罗斯福新政 |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