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浅的台湾海峡,是国之大殇,乡之深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在台湾岛西南海边左营附近,有一座山叫半屏山。这座山面向台湾海峡,而对面的大陆上也有一座状似半屏山的山和它遥遥相对,这就是福州的南屏山。它们似一座被劈成两半的山隔海相望。台湾还有广为流传的童谣:“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
材料三: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一生爱国,风范长存。他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曾动情地诵读了这首哀歌,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材料四:“历史应该是一面镜子,而不是一条绳子。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做为,看到前人的教训,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绳子是一种纠缠,让过去的冤孽影响到现代人理性的思考,两岸的历史和未来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包括在座的所有的台湾和大陆的同胞们跟相关的政治人物能有更大的智慧,让中国人共同处理自己中国人的问题。” ——宋楚瑜清华演讲节选
材料五:漫画《李登辉砍桥》
(1)材料一诗中的“割台湾”是指什么事?(2分)台湾又是怎么回到祖国怀抱的?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
(3)材料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意愿?说明了什么问题?
(4)根据材料四中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提出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5)看材料五中的漫画,并结合所学,思考目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92年(清乾隆59年),清廷命福安康会同西藏八世达赖、七世班禅等共同筹议西藏善后章程,1793年,《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颁布。《章程》主要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所有噶伦以下的首脑及办事人员以至活佛,皆是隶属关系,无论大小都得服从驻藏大臣。廓尔喀、布鲁巴克、哲孟雄等毗邻国家写给达赖、班禅的书信,必须报明驻藏大臣译出查验,并代为酌定回书......达赖、班禅圆寂后,将寻认的转世灵童的姓名、生年月日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在签牌上,特赐一金瓶,放进瓶内,选派真正有学问的活佛,祈祷7日,然后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大昭寺释迦佛像前正式认定,然后再呈请中央政府批准,方为有效。"
——摘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 1959年5月,中共中央在给西藏工委《关于当前在平叛工作中几个政策问题的决定》的批示中指出:目前西藏地区的任务是,结合平息叛乱的斗争,采取边打边改的方法,完成全区的民主改革。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可以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以三反(反叛乱、反乌拉、反奴役)双减(减租减息)为内容;第二步,以实行分配土地为内容。......明令宣布那些参加叛乱的上层反动分子、寺庙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土地,由原耕种的农民耕种,并在今年实行"谁种谁收",以后再行分配土地的政策。对于没有参加叛乱的贵族的土地和多余的农具、耕畜、房屋,一律仿照内地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办法,实行赎买政策,对牧区的政策,应当同农区有所不同。......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废除人身依附,解放农奴和奴隶,废除农奴主及其代理人的一切封建特权,废除寺庙的一切封建特权(包括委派官员,管理市政,私设法庭、监牢、刑罚,没收财产,流放人民,私藏武器,干涉民刑诉讼,干涉婚姻自由,干涉文化教育事业,破坏生产等)。......必须迅速地确定所有制,以安定牧区人民的生产情绪,没收参加叛乱的牧主的牲畜分配给牧民,实行“谁放牧归谁所有”的政策;对于没有参加叛乱的牧主的牲畜仍然归牧主所有,实行牧工牧主两利政策。
——摘编自《中共西藏党史大事记》
回答:
(1)《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在对西藏的治理上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其对促进清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有何重要意义?(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当时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的特点, ( 6 分)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出西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计划期间交通方面建设成就? ( 4 分)
材料三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西藏商品能源供应严重不足,大部分农牧民的生活用能仍然依靠薪材、畜粪和枯杆等生物质能源,对全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压力。加快实现传统能源替代已经成为保护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我国西南生态屏障的迫切任务。
材料一:“当我们考查 19 世纪末叶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坡、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中,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材料二:“民国初年,战事平息.但经济状况并未有根本好转,汉口商业一蹶不振,资本家大多都持观望态度.不敢轻易投资。虽有省城文式官员以维持大局为主义,纷份集资作种种于国计民生有益之经营,但是也有些官员竟明目张胆开设戏园、客找、番莱馆等。
湖北的财政状况也不好,从收入来看,正税不计外,起义之始破坏巨大,如签票余利、官钱余利、赈局米捐、行业商捐、四厂租息、汉镇房捐以及杂捐杂收等项,有的当然消灭,有的已归无着,有的尚待整理,仅盐税一项超过战前;从支出看.虽然前清时代每年解部款、协款、赔款及荆州满饷共约数百万开支停止,但军费开支增加,裁兵之耗费也较大;从外债看,所欠总计二百三四十万金均归湖北财政直接筹拨。
武汉金触一向被外国银行所操纵。起义各钱庄、行商悬欠银行四百余万无着。所以各银行紧握基金,不再放松,造成挤兑之风。金触业不稳定之情形使商业雪上加霜。尤其是因革命而革去之行业及逐渐走向淘汰的行业如帽庄,如靴鞋,如整容,如衣庄,知典当,如绣货,如嫁衣,如盐行,如桥行,如土膏,要么已经消灭,要么生机一线。
民国初年移风易俗,导致一大批传统工商业行当的破产和倒闭,失业者增多,武汉大街小巷老少乞丐追逐行人的现象比比皆是,民国的到来给武汉市民带来的直晚感受并不是幸福,而首先是转型期的阵痛。
材料三:“先有革命党人焦达峰为解决资金不敷之问题,将达城庙金菩萨盗取,但因官府追查甚急,盗取的金菩萨得而复失;又有湖南人邹永成从第三十标军医江亚兰处配置麻醉品设计醉其婶母以获取金首饰价值数千金,结果迷药无效,无功而返。”
——《辛亥革命史料汇编》
材料四:“先租房屋一栋于汉口法租界长清里为总机关;复租一室于武昌胭脂山为分机关;又开一酒馆于武昌黄土坡的招待所,此三门面撑开,而资金去其半矣。”
——居正《辛亥杂记》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2)根据材料二归纳辛亥首义造成了怎样的“阵痛”?
(3)从材料二、三、四的史实中谈淡你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明确提出“三权分立”理论: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必须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或监督它所制定的法律的执行。贵族应组成团体和平民团体同时享有立法权,二者有各自的议会。但是贵族的团体是世袭的,在立法上只有反对权,不应有创制权。立法、司法和行政这三种权力既要分立,又要互相制约。行政权应掌握在国王手中,因为政府各部门时时需要采取急速的行动,一个人管理比由几个人管理要好。行政机关有权制止立法机关的越权行为,否则立法机关就要变成专制。行政也应通过它的“反对权”来参与立法。司法权应由选自人民阶层中的人员组成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来行使,它不为某一特定阶级或某一特定职业所专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知识,概括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慨括指出两位思想家的共同思想主张及法国启蒙思想的侧重点。
(3)指出以盂德斯鸠为代表的法国启蒙思想在促进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经营者革命”应运而生。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著名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松下幸之助创立,1950年他个人持有43%的股份,到198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8%。
——岳麓出版社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尤其是将生产、销售等产业链环节转移到中国,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十一五期间我国累计利用外资达4200亿美元。《财富》500强大企业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分工体系中,中国仍处于比较低的“制造业中心”层面,尚难以上升到价值产业链条上附加值较高的“研究开发中心”和“营运中心”层面。而在信息化浪潮中,西方跨国公司凭借自己的专利防御体系,更欲垄断我国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目前,世界最大的100家外国银行中,已有41家在我国设立了81家分行;外国保险公司在中国已设立代表处200家;外国证券公司设立的代表处60多家。跨国银行日益从事大量的国际货币买卖活动,一旦某国或某一地区经济出现问题,跨国银行就频繁地调入调出资金,造成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近年来,西方跨国公司在我国境内大量吸引高级人才,仅朗讯公司所属的贝尔实验室就在我国招了300名高技术人才。
——李境舒《2010年经济发展战略趋势研究》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的经纪人现象和西方的“经营者革命”有何不同?宋代经济含有很多近代商业的因素,为什么没能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人类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跨国公司对当今中国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2008奥运圣火传递中,一些西方国家扮演极不光彩的角色。针对这种情况,博客上有这样的文章:
A:当我们关上大门时,你们靠走私毒品来“打开市场”。
当我们想拒绝毒品时,你们就用武力强行推销。
当我们碎裂成几片时,你们的军队闯进来要求公平分赃。
等我们也信奉自由贸易时,你们却责骂我们夺走了你们的工作……
B:当我们建设我们的工业时,你们称我们是污染者。
你们一边享用我们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一边责备我们助长了温室效应……
材料二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A部分所指的历史事件。并指出“温室效应”形成的历史因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进行“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的?
(3)从苏东剧变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中,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