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共11分)
材料一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起。……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安全的“世外桃源”,反对因为过问英法与德、意、日的争夺而卷入战争,主张退守美洲堡垒,置身于欧洲和世界事务之外。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1935年8月31日)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及众议院集会于国会,联合议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之后,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之任何港口,或运至任何中立国以备转运至任一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
——《现代国际关系史参考资料(1933~1939)》
材料三 (1940年12月29日罗斯福“炉边谈话”)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大洲以及各大洋——它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英国人民和他们的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的战争。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狭路”的。
——《罗斯福选集》
请完成: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2)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对美国外交的调整作简要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1906年,以陆军军歌《颂龙歌》作为代国歌:“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
材料二《五族共和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1926年7月1日,广州“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启用黄埔军校校歌《国民革命歌》为代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材料四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正式确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材料一中的国歌有何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哪句歌词不符合史实。
(2)材料二中的国歌可能创作于哪一政府时期?结合史实说明当时是如何“揖美追欧,旧邦新造”的?
(3)材料三、四的国歌在内容与作用上有何相似之处?
中华民族是有着顽强斗争精神的伟大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综合综合
(1)以上三幅图片中,有清政府的官吏,有爱国诗人,有国民党爱国军官.请用一句话概括将它们归为一类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这一理由,请你分别简单介绍他们的所进行活动。
(3)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分析“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二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
。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
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
材料三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划了美好的未来。报告用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阐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论断,凸显了民主政治的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国后实现了哪一重要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以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 摘自《人民日报》1972年2月28日
(1)材料一是周恩来总理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同时期中国还取得哪些主要的外交成就?
(2)材料二体现了中国哪项外交成就?同时期中国还取得了哪些重大外交成就?(3分)
(3)材料三中的图片所反映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建树,中国与图标代表的组织关系怎样?新中国还积极参加了哪一地区性国际组织并于2001年在中国上海举办了该组织的会议?
通过历史上不同社会时期不同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的建设,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是什么?该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回答,唐太宗时期,加入国家要在江南修建一项水利工程,其正常的运行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 | B.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吏部 |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3)根据材料三的图示,完成下列表格。
国家 |
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的方式 |
政体 |
政体确立的标志 |
英国 |
|||
美国 |
|||
法国 |
民主共和制 |
||
德国 |
发动王朝战争 |
(4)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