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工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一“政治改革运动”是指
A.义和团运动 | B.五四运动 | C.新民主主义革命 | D.辛亥革命 |
据19世纪晚期出版的《瀛儒杂志》记载“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潜移,上下无别,而沪上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也。”这些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
①平等思想的传播 ②通商口岸的开设③民主政权的建立④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①②④ |
如果将成语“朝秦暮楚”用在商业上,你认为该成语不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 )
A.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 B.商人为获利往来奔波 |
C.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 D.商业交通相对较发达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B.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我国具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丰富原料 |
D.“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
A.天赋人权 | B.君民共主 | C.主权在民 | D.民贵君轻 |
章炳麟,原字枚叔,因敬慕顾炎武(名降)、黄宗羲(字太冲),改名降,号太炎。胡汉民原名衍鸿,参加革命后改名汉民,表示自己是堂堂大汉之民。蔡元培本字鹤卿,后改字孑民,表示为炎黄的孑遗之民。这些辛亥革命之士的改名情况反映了当时的思潮是
A.排满兴汉 | B.实业救国 | C.民主共和 | D.自由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