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
|
细菌在含青霉素 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
细菌在含四环素 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
① |
能生长 |
能生长 |
② |
能生长 |
不能生长 |
③ |
不能生长 |
能生长 |
A.①是c;②是b;③是a | 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 |
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 | D.①是c;②是a;③是b |
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植物,对其10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的遗传规律很感兴趣,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下列解释或结论合理的是( )
①该种植物的细胞中至少含有10条非同源染色体
②控制这10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没有两个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
③在某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以上控制这些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④用这种植物的花粉培养获得的二倍体植株可以全部显示这10对相对性状
A.③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 |
给你一粒黄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雌雄异花的植物),请你从下列方案中选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的遗传特性的可能方案 ( )
A.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其化学成分 |
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 |
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 |
D.让其进行自花受粉,观察果穗 |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用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两个纯种品种做样本,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的比例为 ( )
A.B.
C.
D.
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再将F1中高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 )
A.9∶3∶3∶1 | B.1∶1∶1∶1 | C.4∶2∶2∶1 | D.3∶1∶3∶1 |
一个基因型为BbRr(棕眼右癖)的男人与一个基因型为bbRr(蓝眼右癖)的女人结婚,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几率各为1/8的类型是 ( )
A.棕眼右癖和蓝眼右癖 | B.棕眼左癖和蓝眼左癖 |
C.棕眼右癖和蓝眼左癖 | D.棕眼左癖和蓝眼右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