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2分)分析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从商品交换和贸易性质两方面,指出欧洲与非洲、美洲,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有何不同?
(2)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对欧洲、非洲、美洲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当时欧洲进入了一个怎样的“全新时代”?(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日本的对外扩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个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的苏联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 “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过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到:“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材料三 1946年至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2)材料二中的记者为什么要质问罗斯福总统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者”呢?(3)依据材料三说明法国政府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的?
(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拟订一个题目,要求紧扣材料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材料二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到秦统一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同时经过法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材料三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种文明的政治经济特点。你认为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3)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主要影响并说明理由。

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三
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
材料三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基本法》共160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特点
(2)写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得到正式确认的标志。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中所述制度在主要目的上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一国两制”是怎样协调国家与地方利益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三项制度的创新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一东汉桓帝延熹九年,罗马使者来到洛阳,东西方两大帝国第一次正式接触。唐高宗至玄宗时代,拜占庭帝国曾七次派使者来到长安。
材料二在近代世界贸易不断扩大的历史进程中,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命运引人深思。
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
1851年马克思在一篇《国际述评》说:“成千上万的英美船只开到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廉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
材料三


①(WTO)②(APEC)③(NAFTA)
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称谓各是什么?汉唐中央政府采取的哪些类似举措保障了东西方交往通道——“丝绸之路”的畅通?
(2)据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的印度、中国在与英国的贸易中居于怎样的地位?试从英国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3)中国在1991年和2001年先后加入了材料三中的哪两个组织?(2分,填出序号即可)有人认为,APEC、NAFTA等组织不利于WTO主张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试就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针对“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的看法:
唐人柳宗元对曰“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县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则认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袭一时权宜苟且之制,为子孙不可易之常典,岂不过哉!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四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卷91《百官志》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柳宗元对秦朝“短促而亡”原因的看法,王夫之对秦朝施行郡县制又是如何评价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初年“矫秦之枉,徇周之制”是指采用什么制度?唐朝中期的“桀滑”、“叛将”是指哪一类人?柳宗元从西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朝“有叛将而无叛州”总结出怎样的教训?
(3)结合所学知识,北宋中央政府为收夺地方之“兵”、“财”、“政”采取了哪些举措?据材料三,朱熹是如何评价上述举措的?
(4)材料四提及的“都省”、“省官”中的“省”是指元朝哪一政府机构?据材料,元朝行省长官的设置有什么特点?纵览秦汉以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历程,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