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名称和变量描述正确的是[ ]
| 序号 |
实验名称 |
实验变量(自变量) |
反应变量(因变量) |
| ① |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
鲜猪肝研磨液、Fe3+ |
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猛烈程度表示或气泡产生速度表示 |
| ② |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
淀粉、蔗糖 |
加斐林试剂水浴,有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
| ③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温度(60℃热水、沸水、冰块) |
加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
| ④ |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
0.3g/mL的蔗糖溶液 |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如图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判定每个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 )
| A.①基因突变②基因突变③基因突变 |
| B.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③基因重组 |
| C.①基因突变②基因突变③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
| D.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③基因重组 |
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a、图b所示的变异()
| 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
| 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
| 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
| 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下面的坐标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6:5 |
| B.甲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无氧呼吸 |
| C.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5小时和第3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
| 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 |
如图甲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右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mmol/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a可以是麦芽糖但不可以是乳糖 |
| B.曲线④表示在某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分钟时间内完全分解 |
| 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 |
| D.若曲线①②③麦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 |
对下图中各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图A表示青蛙呼出的CO2量随其生活环境温度不同而变化的情况 |
| B.图B表示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CO2产生速率与O2浓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
| C.图C表示一片小树林中,一天中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 D.图D表示在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