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从外地引进的农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农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用O2含量的变化量表示)
实验步骤及结果记录: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等量的 溶液,装置乙作为 组。
②将甲、乙两装置的玻璃钟罩进行 处理,放在温度等条件相同的环境中。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甲装置: (填左移或右移)1.5厘米,乙装置:右移0.5厘米。
(2)然后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等量的 溶液,装置乙作为 组。
②将甲、乙两装置放在 等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甲装置: (填左移或右移)4.5厘米,乙装置:右移0.5厘米。
|
微生物A提取物 |
微生物B提取物 |
微生物C提取物 |
颜色深浅程度(以“+”多少表示) |
+ |
+++ |
++ |
(3)综合步骤(1)、(2),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 Scm3/h;实际光合速率为
Scm3/h。(注: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用O2含量的变化量表示即可。)
(14分)某课题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是否与植物开花有关,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取大小不等的水仙球茎24个,按球茎大小不同分成两组,再按下表进行操作(其它条件和操作相同):
实验现象:实验组除个别瓶因污染而失败外,其余均在一周后破苞开花;而对照组则比实验组晚开花一个半月。
实验结论是:NAA可促进水仙开花。
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
(1)有的同学以为上述实验的结论不可靠,因为没有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2)请指出上述实验中的三处不妥操作,并进行纠正:
①第一处不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处不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处不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糖尿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
(1)曲线___为正常人的,曲线___为糖尿病患者的。
(2)造成AB段血糖升高生理活动可能_________。
(3)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的主要代谢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能够促进BC过程进行的激素是______,这种激素是由______细胞分泌的。
(4)曲线CD段表示乙处在饥饿状态时的血糖浓度,此时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代谢途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②属于______免疫,③属于______免疫。
(2)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初次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___(填编号)过程发挥细胞免疫作用;当它再次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通过④⑥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4)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④⑤,其反应特点是_________。
(9分)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发生联系的“语言”。下图是人体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字母A~C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A______、B______、 C______。
(2)若下图表示人体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电信号刺激前后,膜内外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则图中a段表示___电位,b点时Na+___(填“内”或“外”)流。
(3)人体内信息分子A的分泌量受到____________和甲状腺激素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其中甲状腺激素对A分泌的调节属______调节。
(4)模式图中发生的生理变化①是肾小管、集合管对_________增强,②是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__________________。
(12分) 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下图甲示我国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1)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
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很显然,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___关系,它们相互争夺_________。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具有生存优势。
(3)豚草的花粉可引起很多人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医学上认为,过敏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的反应。
(4)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城市绿化在选择物种时应尽量____________。
(5)请在坐标图乙(图一)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6)如图二的甲图表示某段时间豚草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在图二乙图中绘出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