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何时?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两极格局的确立
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

A.甲午战争以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D.解放战争期间

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对此信件的分析,错误的是

A.它写于1943年4月29日
B.它反映出国共两党既合作又相互斗争
C.它说明国共两党正处于敌对时期
D.对陕甘宁边区的态度说明了蒋介石的阶级属性

图中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那么中国人的反应应是

A.窃喜 B.愤怒 C.麻木 D.同情

康有为提出“断发易服”时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在此,康有为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
C.变革社会风俗,使中国与世界文明融合
D.要求政府“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英国人赫德在《双周评论》撰文说:“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将协同一致来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表现出民族感情的存在和力量”。该材料用于帮助我们理解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影响 B.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C.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危害 D.《辛丑条约》签订的重要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