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一年上谕称:“叠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施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各矿”,要“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清廷上谕:“马关商约于我华民生计,大有关碍,亟宜设法补救以保利权”;“振兴商务,为富强之计,必须讲求工艺,设厂制造,始足以保我利权”。对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说明清政府采取了允许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 B.说明清政府已经突破“中体西用”的界限 |
C.反映了清政府对私营工商业态度变化的原因 |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今天,只要掌握某公司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 |
B.反映了资本社会化趋势 |
C.企业的决定权开始掌握在工人的手中 |
D.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
1926年,斯大林在《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报告中说:现在我们已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时期。……如果不及时供给农业机器、拖拉机和工业品等,农业本身就不能有进展。因此,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此番讲话意在
A.继续执行列宁新经济政策 | B.实现农业的机械化 |
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
辛亥革命前,南通的大达内河轮船公司、烟台的政记轮船公司、上海的宇绍轮船公司等也是著名的民族航运企业。这些企业
A.都得益于中日甲午战争 | B.培育了新的政治力量 |
C.均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扶持 | D.是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
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A.A—B段 | B.B—C段 |
C.C—D段 | D.D—E段 |
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
B.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
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
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