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洋务运动期间有一种观点:只要中国富强,外敌自敛手,中国自然获得民族独立。到了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浪潮,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可能实现,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中国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
B.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缺陷 |
C.中国没有真正获得民族独立,没有富强的基础 |
D.中国的富强梦想遭到列强的破坏 |
2011年3月,日本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的海啸,导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以后几年里日本恢复发展经济中如遇到资金困难,可以向下列哪个国际组织求援()
十月革命爆发后,列宁一度认为:“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社会主义是可笑的。”下列哪一政策体现列宁那一时期的主张()
A.新经济政策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实行五年计划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 |
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缴纳粮食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A.全部上缴国家 | B.只能由政府收购 | C.必须限量交易 |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
日本学者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中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协调经济高积累。”这一材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是()
A.混合市场经济 | B.统制经济体制 | C.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 D.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
二战后,联邦德国建立的“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有()
①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③进行大规模的国有化改革④加强对经济的行政控制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