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时约法》制定前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中华民国的政体形式作出了重大改动,由最初预想的总统制转变为责任内阁制,进行这一改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 B.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
C.清政府的阻挠 | D.革命党人进行政权建设的经验不足 |
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等等。这些做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
①无产阶级专政原则②人民民主原则③工农联盟原则④人民公仆原则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下表为《1933年—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表》,该表所示的经济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1933年 |
1934年 |
1935年 |
1936年 |
增长指数 |
100 |
103.5 |
105 |
107.6 |
A.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因忙于内战,官僚资本暂时放弃了对民族企业的压制
C.国民政府发行大量纸币刺激了内需,扩大了消费
D.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日本一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
①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②词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
③商人在政治和法律上受歧视的地位得到了改变
④“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
《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 | B.为了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的直道 |
C.为征服岭南而修筑 | D.为了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 |
春秋战国时,某位思想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位思想家是谁?
A.墨子 | B.韩非子 | C.孟子 | D.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