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这段话的主旨是( )
|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
|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
|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
16世纪初,西欧各国开始掀起宗教改革浪潮的根本原因是
| A.罗马教皇的黑暗统治 | B.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 |
| 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 D.各国世俗封建主的残酷剥削 |
这种文化思潮酝酿于19世纪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遍流行。它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反驳,也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不满与反抗,其中凝结着现代人对自身的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下列作品可以体现这种文化思潮的是
| A.《唐璜》 | B.《等待戈多》 | C.《人间喜剧》 | D.《母亲》 |
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进,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 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 | B.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 |
| 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 | 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 |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
|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
|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
|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种思想
①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②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推行
③属于没有价值的封建迷信④指出要实行政治的大一统
|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