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0℃和常压下,向100mL CH4和N2的混合气体中通入300mL O2,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用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充分吸收,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340mL,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CH4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4 | B.1:1 | C.1:2 | D.2:3 |
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已知:还原性I->Fe2+>Br->Cl-)
A.7∶1 | B.7∶2 | C.7∶3 | D.7∶4 |
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
B.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
C.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
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
根据相关的化学原理,下列因果判断正确的是
A.由于水中存在氢键,所以稳定性:H2O>H2S![]() |
B.由于Cl的非金属性比S的非金属性强,所以酸性:HClO>H2SO4 |
C.若A2 + 2D— ="=" 2A— + D2,则氧化性D2>A2![]() |
D.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离子半径R2—>M+ |
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A 2ω1=ω2 B 2ω2=ω1 C ω2>2ω1 D ω1<ω2<2ω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除第一和第七周期外,第n周期所含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的种数均为(8-n) |
B.SiCl4、PCl3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
C.M层电子数为奇数的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不一定相等 |
D.由ⅠA族和ⅥA族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型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