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50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到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大于1.3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⑴据材料一,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出现这种现象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材料二 下面反映的是中国1912年--1921年的对外贸易情况(单位为百万海关两)
时 间 出口额 进口额 入超额
1912年 371 473 102
1913年 403 570 167
1914年 356 569 213
1915年 419 450 35
1916年 482 516 34
1917年 463 550 87
1918年 486 555 69
1919年 631 647 16
1920年 542 762 220
1921年 601 906 305
--《剑桥中华民国史》
⑵材料二反映的状况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⑶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实质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私门无著述文字”,就造成了“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贵族关心的是维护统治地位,扩大统治范围,无暇顾及教育,“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诗•郑风•子衿》序)。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士阶层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养士之风形成。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私家讲学,专门培养士。“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四夷”。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下表是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有关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
修身 |
读经 讲经 |
中国 文学 |
外国 语 |
历史 |
地理 |
算学 |
博物 |
图画 |
体操 |
|
一年级 |
1 |
9 |
4 |
8 |
3 |
2 |
4 |
2 |
1 |
2 |
二年级 |
1 |
9 |
4 |
8 |
2 |
3 |
4 |
2 |
1 |
2 |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一一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材料三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术语。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提要》,流行术语的演变,最能折射出社会心理的演变。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教育领域里的变化及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新式学堂的特点,分析为何“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
(3)据材料三,近代以来人们对西学的称呼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折射出怎样的心理变迁?
(分)(25分)史料、史观和史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哪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结论可以由所给材料直接推导出来?(2分)对于不能直接推导出来的另两个,请补充材料或修改结论,使之材料与结论相符(4分)
(2)由史料与史论的关系可以看出,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2分)
(3)假设材料一中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宋代、明清两个时期出现了哪些新发展?(8分)
(4)结合西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6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历程的认识(3分)
(21分)“世界史”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的探索历程。这个历程既是一部全球从局部孤立走向整体联系的历史,也是传统世界向现代文明的迈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要记述希波战争希腊人的胜利,但涉及地中海及以外广大地区,这是希腊人已知的世界史。司马迁所著《史记》,主体是中国,但涉及范围几乎是欧亚大陆的一半,这是中国人已知的世界史。
——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世界史”的共同特点?(4分)
材料二史学界大部分学者认为,1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历史由此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2)材料二的观点体现了怎样的视角?(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6分)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资料来源: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3)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6分)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然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1)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梭伦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
(2)通过梭伦改革,其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是否达成,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2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制度创新推动了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材料二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美国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何亚华《以美国民主宪政为例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美国的民主政治”中怎样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6分)
材料三将来的正式总统,虽可继续选举袁世凯,但是政治大权应归内阁;因而内阁必由奉党以国会多数派来组织,才能根椐约法发挥政党的责任内阁制作用,使国家走上民主政治的正轨。
——陈旭麓《宋教仁集》
(3)据材料,指出宋教仁设计的理想政治体制有什么特点?(4分)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为防止出现绝对的权力作了哪规定?(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