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帝国主义列强放松对华侵略是造成这一时期华资企业增长的主要原因 |
|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 |
| C.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华资企业逐渐走向萧条 |
| D.华资企业增长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
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
|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
1917年4月,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并且认为革命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列宁这一想法被打破是在
| A.二月革命后 | B.七月事件后 |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后 | D.宣布退出一战后 |
从文明史观看,20世纪初期丰富了世界文明发展形态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 C.美国罗斯福新政 |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 B.推翻沙皇专制 |
| 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 D.获得“面包”与“和平” |
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 | 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 |
| 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 D.“新途径”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