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材料一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形成10个行政区。由每一个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会议。由于有不得连任的规定,城邦中的公民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机会参加五百人会议。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历程

材料四 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纪录片《百年中国》生动翔实地记录了一些历史片段.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制度的变革。

(1)根据材料指出,产生五百人会议的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哪些借鉴?
(2)根据材料指出韩非、黄宗羲的思想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
(3)请写出上述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在英国政治制度变革中的作用,并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4)材料中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制度怎样的变革?选择一次变革进行评价。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的需要,最突出地、最尖锐地反映到粮食问题上来……1917年就开始闹饥荒了。1918年1月,粮食部门只采购到计划采购量的21.8%;2、3两月只采购到计划采购量的36.5%;4月只采购到14.1%;5月只采购到12.2%”……富农拒绝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出售粮食,投机贩卖和黑市贸易猖獗。”
——叶书宗《苏联的革命与建设》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俄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由此实行了什么政策?达到了什么目的?
材料二: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1920年苏俄怎样的政治形势?
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1921年列宁实施的“围攻的方法”是指什么?它在农业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据材料三中“退到国家资本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围攻的方法”的实质是什么?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于什么事件之后?请列举两位与此事件有关的历史人物?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5、图6的广泛使用分别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哪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哪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他们对世界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4)试概括上述材料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福州名门望族——“龙山刘氏”是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鼎盛时期拥有电气公司、电话公司、铁工厂、制冰厂等20多家企业,几乎控制着当时福州城民族工商业的命脉,被福州百姓誉为“电光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初期,福州开辟商埠之后,一些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近代企业……1910年,刘家5兄弟把通过当铺、钱庄、土地、房屋赚得的大笔收入与他人合股创建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开办时股本定为12万元。
(1)据材料一,指出“电光刘”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1911年福州电气公司电灯用户234户,电灯数2998盏;1924年电灯用户11743户,电灯数64953盏。公司起先仅限于提供生活照明用电,1920年前后,逐渐扩充到提供生产动力用电。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规模也不断扩大。
(2)据材料二指出“电光刘”在1911年至1924年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1939年,日寇飞机疯狂轰炸福州,电气公司先后8次被炸,发电所损失严重。1941年福州沦陷,财产损失严重。到抗战后期,公司库存材料几乎荡然无存。企业满目疮痍。……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大官大员带头窃电,反动军警、特务更是明目张胆地抢电。此外,苛捐杂税也压得人喘不过气。1947年。通货膨胀更加剧烈,物价狂涨。给电气公司以毁灭性的打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互联网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电光刘”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的两大障碍是什么?(2分
(4)简要概括以上材料给你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眷夏天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统治者制定的主要经济政策是什么?
材料二: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裁:“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鸦片战争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运进来。”
——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出什么新现象?
材料三:“在社会舆论的推动下,清廷于1897年诏令兴农学,翻译农学书籍……次年,清政府谕令各省设立“农务局”,掌管督课农务事宜,决定在学堂中设立农学科”。
——吴申元《中国近代经济史》
(3)据材料三列举晚清政府农业政策的新变化。
材料四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对农树经济体制进行怎样的改革?它的推行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詹天佑(1861.1919年)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4年,清政府决定兴建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修路的消息传出,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也不相让。由于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对,英俄的企图没能得逞,詹天佑受命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
材料二:京张铁路全长200多公里,山高路险,施工难度极为罕见。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他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几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材料三:清廷邮传部在验收京张铁路后称:“此路一成,非徒增长吾华工程师莫大之名誉,而后此之从事工程者,亦得以益坚其自信力,而勇于图成。”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回答,京张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垂涎?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人的如此关注?
(2)材料二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詹天佑克服京张铁路修筑过程中的困难的?请概括之。成就詹天佑杰出的个人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京张铁路的全线通车给后人以怎样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