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一直是一首令人荡气回肠的歌。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生产经营方式?概括材料中体现的这种方式的特点。
材料二  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该公司采用欧洲现代酿酒技术生产优质葡萄酒,建立了窖内恒温为摄氏11度的亚洲唯一的地下大酒窑,它是我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题词“品重醴泉”,以示嘉勉;1915年,在为庆祝巴拿马运河竣工而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公司送展的“可雅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味美思)一举荣获最优等奖和4枚金质奖章,“可雅白兰地”因此而命名为“金奖白兰地”,成为世界名牌。这也是中国商品首次在国际上获得的殊荣。
(2)“张裕”建立后,仅用二十几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世界著名企业,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张裕公司成了一定国有企业。……1994年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2001年张裕与世界葡萄酒巨头卡斯特集团合作,加速了张裕与国际化接轨的伐。……几年来,张裕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骄人业绩。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张裕公司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发生变化的背景。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一般为统治阶级利用,成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宗教广泛的社会影响,被统治阶级也利用宗教进行反对旧的统治秩序的斗争。
(1)西欧资产阶级初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的显著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2)分析指出西欧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3)题。
材料一: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到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赎罪券价目表
材料二:当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加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早最大胆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民的王国难道还能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
——恩格斯
(1)材料一体现了天主教会的什么谬论?
(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提出了怎样的宗教原则?有何针对性?
(3)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信条对上帝的共同态度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1年,一位对农奴制改革法令失望的人说:“皇上已经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人们所梦想和所需要的……我们不需要沙皇……我们想要一个实在的人,他理解生活,也理解选择他的人们。”
材料二: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直到激动的人群追着他的马车跑过去,沙皇都没有露面。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有天生的好脾气,天性淳良;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材料三: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都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农民失去了最大部分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
请完成: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人物对待“二一九法令”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的“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这一说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完成: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阅读下列材料: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完成:
(1)材料中认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是指什么?“停步不前”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2)材料还指出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