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选择题每题3分,断句翻译10分,共22分。)
阅江楼记
明 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注1]。虽一娱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注2]。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注3]。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1)此句意思是: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2)临春、结绮皆为陈后主所建的楼阁,隋兵攻入金陵,焚于火;齐云楼为唐代曹恭王所建,落星楼于吴嘉禾元年建造,在南京落星山。(3)贞珉:精美的石碑。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类皆偏据一方类:大抵
B.逮我皇帝定鼎于兹逮: 等到
C.此朕德绥威服绥:安抚
D.臣不敏敏:敏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以其地雄胜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B.与民同游观之乐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C.蛮琛联肩而入贡起,立而饮之
D.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金陵为帝王之州 B.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C.今则南北一家   D.非我也,兵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登上阅江楼,看到长江、汉水滔滔东去,各地的官员纷纷前来述职,城高池深,关隘险固,于是感慨地说:“这是士兵们栉风沐雨,征战攻取才得到的啊!中华土地这样广阔,更感到要想办法来保住它。”
B.作者认为,那临春楼、结绮楼,不是不华美;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演奏放荡的乐曲,收藏燕赵的美女。都是是腐化的象征,当今帝王也不例外。
C.六朝的时候,常常凭借阅江楼作为防御敌人的天然屏障。现在则已南北一家,把长江看作一条和平的江水,无须用来进行战争了。
D.读书人有登上这座楼而观赏这长江风景的,应当想到皇上的圣德如青天一样,浩荡宏伟,难以称说,与神禹开山引水的功业同样是无边无际的。忠于君王、报答皇上的心情就会油然而生。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处断句。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一娱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译文:                                                                 
②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酌古论》序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

【注】①铅椠:指写文章   ②较然:明显

1.

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
B. 天下安定之时,文士发挥的作用更大。
C. 后世的文士、武将只注重自己的名声。
D. 作者对于写文章和行军打仗都很擅长。
3.

"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

4.

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1)(2)

5.

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第1~5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中的意思
(1)统幹()(2)访以当时之事(

(3) 幹自多() (4) 不小节(

2.

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 博涉 书记
B. 幹善 待遇
C. 访以 当时之事
D. 可以 自娱
3.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想通的两项是(

A. 作《师说》以贻之 B. 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C. 欲以立身扬名耳 D. 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4.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5.

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任务13—15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椽,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
(《三国志·王粲传》)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   除,任命。
  B.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     规,规劝。
  C.下车即缮其甲卒           缮:整治。
  D.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典,掌管。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粲“有异才”的一项是( )
  ①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②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③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④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⑤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
  ⑥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粲才华出众,但他幼小的时候,身体羸弱,貌不惊人,因而最初没有得到
刘表及其宾客的重视。
  B.王粲认为袁绍刘表二人并非没有大志,但都不善于用人,不能使天下英雄豪杰
诚心归附,所以难成大事。
  C.王粲在曹魏处任官就职,精于吏治,明了天下时事,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D.王粲博闻强识,文才出众,提笔成文,没有需要修改订正的地方,当时人常常
认为是事先构思好的。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
16.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3分)

把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2.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3.

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得首将王雅,败桓兵于奔牛塘,又杀路雍岐,得天子旌节与桓所乘舟。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道济惊问,进之曰:"公欲辅宋,则少帝不废,琅琊王不立,天下非宋有也,故必废。如欲自取,则长乱阶,逢愚君,修德布惠,招罗腹心,天子非公而谁,故必不废。"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仆鲁健从进之死,故无收其尸者。薛彤下沛人,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武皇帝:宋武帝刘裕。(节选自《三十国春秋》)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之布指算,不爽 爽:差错
B. 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刑:宰杀
C. 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 伺:等候进之布指算,不爽
D. 道济趋下阶 趋:快走
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②事平,以功让道济

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⑥遂请护粮,乃免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④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 高进之初次拜 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 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 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