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主张人们要相互爱护,反对暴政。其核心思想是“仁”。这里的“仁”指尊重个人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子说:“仁者爱人”,他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人与人要讲诚信。在联合国正门厅挂着他的格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充分体现了他这一思想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始皇闻亡(逃亡),乃大怒曰:“……卢生等君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儒生们互相告密),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大兴儒学。
材料四:袁世凯篡权后,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之本,于是“孔教会”、“尊孔会”组织纷纷出现。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怎样的主张?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待“六艺之科”的态度上有何本质不同?
(3)陈独秀反对孔教,拥护“德先生”、“赛先生”,这里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后来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一事件有何作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于今天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
材料三: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
(1)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A指的是谁?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和“天下为家”分别指的是什么制度?从“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的发展阶段?这种社会包括哪些朝代?

观察原始房屋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共10分)

(1)最早建造图A房屋和图B房屋的分别是哪种居民?(4分)
(2)图A和图B中的原始居民分别种植哪种农作物?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识读下图:(共14分)

(1)此图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
(2)西周实行这种政治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分)
(3)该制度下的诸侯有什么义务?(4分)
(4)该制度的实行有什么作用?(6分)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史记》
材料二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后来,边境空虚,犬戎东侵。周幽王急“举烽火征兵”,诸侯不至。犬戎攻破镐京,杀幽王于骊山下,西周灭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纣王是一位什么样的国君?约1046年,商朝终于灭亡,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2)有人说商朝的灭亡完全是纣王宠爱妲己造成的,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
(3)西周什么时间灭亡?材料二中后来“周幽王急举烽火征兵”,诸侯为什么不到了?
(4)商、西周灭亡的共同点有哪些?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哪一阶级在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处于领导地位?
(3)工业革命是一次生产力的伟大变革,这场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其首要的政治因素是什么?
(4)什么事件成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又是哪一事件打响了美国的独立战争?
(5)美国通过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和自由,你如何评价美国的独立战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