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主张人们要相互爱护,反对暴政。其核心思想是“仁”。这里的“仁”指尊重个人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子说:“仁者爱人”,他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人与人要讲诚信。在联合国正门厅挂着他的格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充分体现了他这一思想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始皇闻亡(逃亡),乃大怒曰:“……卢生等君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儒生们互相告密),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大兴儒学。
材料四:袁世凯篡权后,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之本,于是“孔教会”、“尊孔会”组织纷纷出现。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怎样的主张?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待“六艺之科”的态度上有何本质不同?
(3)陈独秀反对孔教,拥护“德先生”、“赛先生”,这里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后来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一事件有何作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于今天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世纪,拜占廷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律》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民法大全》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
(2)材料二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什么“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它保存了什么?
(3)根据材料二,指出拜占廷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给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 (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是怎样的?这一状况的出现与那段时间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 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其中第一等级是刹帝利,为掌管宗教的祭司,地位最高。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同志首先针对香港问题提出来的。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