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32年,英国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的受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食,因劳动繁重,贫民称救济院为“巴士底狱”。这反映出
①英国工业化初期的社会贫富差别巨大②大量的贫困者有好逸恶劳的倾向③追求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现象严重④政府开始通过立法来解决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贫困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梭伦执政时期 B.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C.伯里克利执政时期 D.西塞罗生活时期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③国王统而不治 ④首相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的一段对话“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根据这段谈话判断其中的“我”是哪国人?

A.美国人 B.德国人 C.法国人 D.英国人

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