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生态系统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①、②、③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碳在生态系统④⑤⑥之间主要是以_______形式进行传递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 碳从无机环境进人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通过_______(填写图中编号)的_______作用完成的。 f
(4) 生物④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
(5)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调节机,是______________。
在自然人群中,有一种单基因(用A、a表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1/10 000,该遗传病在中老年阶段显现。1个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这种遗传病所作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2)该种遗传病最可能是遗传病。如果这种推理成立,推测Ⅳ一5的女儿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用分数表示)
。
(3)若Ⅳ一3表现正常,那么该遗传病最可能是,则Ⅳ-5的女儿的基因型为。
果蝇的翅膀有长翅和残翅两种,眼色有红眼和白眼两种,分别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只雌雄亲本果蝇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位于;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
(2)若亲代雄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xB配子,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3)子代的长翅红眼雌蝇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4)若只根据子代果蝇的眼色就能判断其性别,则选作亲本果蝇的眼色基因型应该为,此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
自然界中,多数动物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而鸡属于ZW型(雄:ZZ,雌:ZW)。鸡具有一些易观察的性状,且不同相对性状之间的差别明显,易于分辨,因此常作为遗传研究的实验材料。下面是一组关于鸡的某些性状的遗传研究,请分析回答:
(1)鸡冠的形状是由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P、p和R、r决定,有四种类型,胡桃冠(P_R_)、豌豆冠(P_rr)、玫瑰冠(pp R_)和单冠(pprr)。
①两亲本杂交,子代鸡冠有四种形状,比例为3:3:1:1,且非玫瑰冠鸡占5/8,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②让纯合豌豆冠鸡和玫瑰冠鸡杂交,子一代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代与亲本鸡冠形状不同的个体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③某养鸡户的鸡群中没有玫瑰冠个体,而另外三种鸡冠雌雄个体都有,欲通过一代杂交获得尽可能多的玫瑰冠鸡,最好选择基因型为 的两种亲本杂交。
(2)鸡的羽毛有芦花和非芦花两种,由另一对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B)对非芦花(b)是显性。芦花鸡羽毛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且头顶有黄色斑点。
①若欲确定B、b基因的位置,可选择纯合的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若F1代表现型为,则可以肯定B、b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即W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等位的基因)上。
②将纯合的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若F1代全为芦花鸡,则B、b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若欲再通过一代杂交作进一步的判断,其方法之一是让F1代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
如果F2代的表现型为,则可以肯定B、b基因位于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如果F2代的表现型为,则可以肯定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假设实验已确定B、b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现有一蛋用鸡养殖场为了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他们扩大养殖规模时,请你告诉他们—种亲本配种的方法及筛选的措施,以实现他们的愿望。
亲本的基因型:。
筛选措施:。
下面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稻—鱼—蛙农业生态系统和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废弃农田上会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较低。甲和乙相比,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需要的有机物都依赖于________,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说明鱼和蛙在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积极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建立甲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使稻获得高产,稻田乙需要经常使用农药,而甲则不需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写出一条捕食食物链:杂草→蚯蚓→鸡,该食物链________(填“×”、“√”)。
(7)利用沼气燃烧为鸡舍延长照明时间,提高产蛋率;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果园中的害虫。这些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在蜜蜂的蜂巢中,有由受精卵发育来的蜂王和工蜂(均为雌性),以及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来的雄蜂。蜜蜂的附肢有沟(花粉筐)、沟边有毛(花粉刷),自然界的野生工蜂为短毛、浅沟性状的“非富蜜型”。科研人员在自然界中偶然得到极少数具有长毛、深沟性状的“富蜜型”雄蜂,作了如下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母本(♀) |
父本(♂) |
杂交结果 |
实验一 |
非富蜜型 |
富蜜型 |
♀、♂均为非富蜜型(F1) |
实验二 |
F1非富蜜型 |
富蜜型 |
♀、♂均为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 |
实验三 |
富蜜型 |
F1非富蜜型 |
♂富蜜型,♀非富蜜型 |
(1)一个蜂巢中的蜂王、工蜂、雄蜂等全部个体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同样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由于获得的营养不同,只有一只雌蜂发育为蜂王,其余都发育为雌性工蜂,可见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用__________将雄蜂和工蜂的有丝分裂细胞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则观察到的结果为___________。
(3)蜜蜂的长毛、深沟的性状最初是通过________产生的。据实验结果分析,这两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为显性。
(4)由实验二结果可推知母本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子,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___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