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果蝇的黑身与灰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长硬毛与短硬毛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所得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
灰身长硬毛 |
灰身短硬毛 |
黑身长硬毛 |
黑身短硬毛 |
雌性 |
315 |
0 |
104 |
0 |
雄性 |
157 |
158 |
52 |
53 |
根据上面的结果,判断:
⑴果蝇的黑身与灰身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理由是 ,
⑵果蝇长硬毛的遗传方式是 ,亲代果蝇的基因型是 。
⑶假设子代全部存活且都发育为可繁殖的成年个体,若从子代灰身长硬毛雌蝇和黑身短硬毛雄蝇群体中随机各选一只进行交配,其后代中的雌蝇和雄蝇中均有灰身长硬毛,灰身短硬毛,黑身长硬毛,黑身短硬毛。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上述交配和后代数量比。
由于湿地独特的水文条件,使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与其他生态系统不同的特点,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下表是湿地生态系统与其他部分生态系统碳(有机碳)储量的比较。请回答:
(1)碳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生态系统的有机碳主要是通过(过程)将大气中的无机碳固定下来的。
(2)从表格数据看出,湿地生态系统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原因是。目前,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正逐步缩小,退耕还湖、还湿地势在必行,还湿地过程中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为演替。
(3)与热带森林相比,北方森林虽然植被碳储量较小,但土壤中碳储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4)生态学家对某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下图1所示的食物网和图2中的能量数据
①第一营养级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的去向有(至少答2项)。
②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我国古代就有“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的粪便)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生物模式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下图现代“桑基鱼塘”的一种模式,请分析回答:
(1)蚕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成分)。
(2)与古代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相比,现代“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增加了沼气池,其意义在于、。
(3)如果把桑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析其能量的来源与去处,用文字和箭头在下图中补充完整。
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沙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l~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下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含地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 (激素)对种子的萌发起促进作用,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关系。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
(2)马铃薯块茎收获后也存在类似的休眠现象,要破除休眠,使之提前萌发应该使用上图中的(激素)处理,但在生产上人们常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此类激素的类似物,因为该类质 。
(3)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农民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上图中(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1)据图甲,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e,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是。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范围。
(2)将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根据①③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将②组结果与①③进行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
(3)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
组别 |
清水 |
浓度a |
浓度b |
浓度c |
浓度d |
浓度e |
芹菜平均株高(cm) |
16 |
20 |
38 |
51 |
42 |
24 |
上表中(a~e依次增大)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理是。
(4)科学家研究发现一定强度的紫外线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线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现在提供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的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以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步骤1: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
步骤2:给予甲组适宜的可见光照射,给予乙组照射。
步骤3:观察两组幼苗的,并测量两组植株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的含量。
下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细胞间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细胞②是。物质A是,该物质可以促进细胞③增殖分化为④和⑤。
(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
(3)由图乙可知,正常情况下,乙酰胆碱在人体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它酶系破坏。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乙酰胆碱释放,并与位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瞬间引起其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
(4)人被α-银环蛇咬伤后,蛇毒影响细胞间兴奋传递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