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
| A.提高农业产量的途径 |
|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
| C.减少农业种植面积 |
|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 A.西周 | B.秦 | C.唐 | D.清 |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
| 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 |
| 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
| D.谏官的职责是规劝君主的过失 |
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官奏钞(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该机构是
| A.尚书省 | B.中书省 | C.门下省 | D.御史台 |
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文献、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魏源《默觚下·治篇九》) |
|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
|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 ,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杜佑《通典·选举典》) |
|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
《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王沈缺乏治国才能 | B.九品中正制有弊端 |
|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 D.科举制度只看出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