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其中甲~戊表示生理过程,ad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

(1)物质c表示,物质d表示
(2)过程甲表示光合作用的阶段,过程戊进行的部位是
(3)在过程甲~戊中,能产生ATP的有
(4)超市中新鲜的蔬菜密封过久会腐烂,因为缺氧呼吸产生的等物质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探究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家兔体内分离新鲜的下丘脑和脑垂体,然后把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油甲状腺激素的培养液中,培养后测定培养液内TSH的浓度,结果如下:

(1)上述五个实验可分为_____组对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可说明影响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
(2)D瓶中甲状腺激素能与垂体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____结合,能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功能。
(3)为进一步探究在活体实验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含量对TSH分泌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方案:
①挑取生长期、大小、性别一致的实验家兔各5只随机分成两组;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0只家兔血液中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每天1次,连续3天。
③第4天开始,一组正常饲养;另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依次测定和记录10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Ⅱ预期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

(1)在种群Ⅰ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Ⅰ基因库中的_____发生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2)由图1可知,种群Ⅰ和种群Ⅱ(选填“是”或“不是”) ___同一物种。
(3)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初步推测种群2中具有基因型__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基因A和a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发生变化是_____的结果。
(4)图2中的甲虫具有多种体色体现了生物的___多样性。

果蝇是研究遗传学的理想生物,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析问题:
(1)现有三支试管果蝇,眼色相同的性别也一致。雌雄交配后子代情况如下表:


亲本
子代
A管
红眼和白眼,雌雄各一半
雌雄果蝇均为红眼
B管
红眼和白眼,雌雄各一半
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
C管
红眼和白眼,雌雄各一半
雌雄果蝇均一半红眼,一半白眼

根据_____管可判断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三个试管中的亲代红眼果蝇性别依次是__________。
(2)图1为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图2为该果蝇的细胞分裂图。

①图2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其中的①号染色体的形成是_____的结果。用数字表示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_____。
②请在方框中画出图2细胞的下一时期分裂图(注明基因)。

下图1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图2表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一个家系,其中Ⅰ—4为纯合子。请据图回答:

(1)图1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发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常选取图1中的__________病进行调查。在调查时需要保证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4)若图2所示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9%,则Ⅱ—8与一表现型正常男性结婚后生下患病男孩的几率是_____。怀孕后为避免生下有此遗传病的小孩,科学合理的优生措施是__________。
(5)若Ⅱ—6和Ⅱ—7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则要判断Ⅲ—9与该家庭的关系,可比较Ⅲ—9与_____的线粒体DNA序列。

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时,通常最好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组织,以提高观察效果。
(3)“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向装有新鲜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选填“先加淀粉”还是“先加酸或碱”) 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然后把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各15粒放在棉花上。实验结果如下表。

装置
场所
温度
棉花
数日后的现象

日光
23℃
潮湿
全部发芽

日光
23℃
干燥
没有发芽

黑暗
23℃
潮湿
全部发芽

黑暗
23℃
干燥
没有发芽

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