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I下图是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示意图(单位:mg/h)。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00和19:00。请分析回答:
 
(1) 在此24小时内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
(2) 测得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00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是________mg,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时,光合作用每小时利用CO2的量是________mgc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O2释放量________(从“大于、等于、小于”中选填)300mg。
(3) 若适当增加植物生长环境中CO2的浓度,B点将向________(左/右)移动.
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施用农家肥的方法增加CO2的浓度,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II下图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模式图和侵人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据研究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如图一)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基因组RNA自身即可发挥翻译模板的作用。其翻译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二分析,当入侵病毒的蛋白质与图中寄主细胞表面的________结合,寄主细胞才能成为效应T细胞识别出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细胞膜上的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物质A由效应T细胞分泌,又能诱导生成更多效应T细胞,则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调节过程,物质A为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Ⅰ.下图中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图丙为叶肉细胞中有关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注:假设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相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______(填左侧或者右侧)位置处。
(2)对叶片来说,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对应图丙中存在的箭头有(填字母)_________。
(3)在图乙中,光照强度为5千勒克斯时,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______毫升(假设光照强度的变化不会改变植物体的温度)。
Ⅱ.图1为甲状腺激素的结构简式,图2为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存在的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的甲器官是_______。
(2)经研究发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三肽化合物,促甲状腺激素为糖蛋白。向用a、b、c三种激素分别配制的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不会变紫色的是________。三种激素中不能口服的是激素________,在人体内分布最广的是激素________的靶细胞(用字母表示)。

现有两个黑毛和白毛豚鼠纯合品系。虽然基因突变率极低。但在某次杂交实验的后代中出现了两个突变体。请回答:
(1)黑毛甲(雌)和黑毛乙(雄)为亲本杂交,子代均为黑毛豚鼠。子代黑毛豚鼠之间随机交配,其中丙(雌)和丁(雄)交配产生的8个后代中出现2个黄毛隐性突变体戊(雌)和己(雄),其他所有杂交后代均为黑毛豚鼠。
①根据此实验过程和结果可推测,控制黄毛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染色/X染色体)上。
②有人分析认为:亲本甲、乙其中之一已经为黄毛基因携带者,而不是甲、乙之一在此次杂交实验中产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为证明上述分析是否正确,利用黄色突变体进行回交实验,回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所有的回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则此人的分析正确。
③让丙和丁后代中的6只黑毛豚鼠(雌、雄各3)随机交配,预测后代中黑毛个体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2)已知控制豚鼠毛色基因有黑色A1、黄色A2、白色A3,它们之间互为等位基因,且黑色A1对黄色A2为显性;黑色A1和黄色A2对白色A3均为显性。若常染色体上有B基因时豚鼠均为白毛,b基因使毛色基因正常表达。现用纯合品系的黄毛、黑毛、白毛豚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

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基因B、b和毛色基因位于____________(一对/两对)染色体上。亲本中白豚鼠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①中对毛色遗传的分析,选择F2中多对黑毛豚鼠和黄毛豚鼠交配。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生物科研小组对一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他们分别采用不同体积的样方来调查土壤中的物种数。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____________。由图1判断,调查该生态系统土壤中物种数的样方体积最好是_____________。
(2)图2中未表示出的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调查的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__(偏高/偏低/不变)。
(3)由于某种原因使得A种群数量短时间内大量减少,E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4)若图2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摄食两种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E每增加10kg生物量,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____kg。
(5)在人工干预下,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演替,演替结果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入小鼠胚胎干细胞(ES)内,GFP基因表达就会使细胞带有绿色荧光的,继而利用带有绿色荧光的ES细胞培育出嵌合型的小鼠用于科学研究,流程如下图。请回答:

(1)在步骤①中,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是cDNA片段,则在GFP基因的上游必须加入_____________,该核苷酸序列是_____________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2)步骤②的受体细胞是小鼠ES细胞,ES细胞一般从囊胚的_______________分离得到。在培养ES细胞时,细胞充满培养皿底部后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
(3)为获取更多卵母细胞,首先要对供体母鼠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____________,然后可用人工方法从小鼠输卵管内获得,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重组囊胚在步骤⑤之前要先检测是否有_______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_技术移入代孕母鼠子宫内继续发育。

某人在工作时手不慎受到伤害性刺激。因护理不当感染了细菌。引发体温升高、伤口红肿等一系列生理反应。一段时间后恢复健康。请回答:
(1)手受到刺激时发生缩手反射,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__________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菌侵入机体后,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通过调节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激素的分泌,细胞代谢增强,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有关神经调节皮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散热减少,从而导致体温升高。
(3)细菌感染手部伤口后,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体液中的病原体直接或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4)综上所述,机体稳态的维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实现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