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漫画,回答问题。人们可以在网上交流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说明公民依法享有( )
A.言论自由权 | B.批评建议权 | C.申诉控告权 | D.知情权 |
漫画中的网民认为,在虚拟世界中,反正也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种认识( )
A.是正确的,因为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
B.是正确的,因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
C.是错误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 |
D.是错误的,因为公民的政治自由仅存在于现实世界中 |
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体现了(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真理总是被不断推翻的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曲折性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这段论述表明( )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
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要正确对待错误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②④ | B.①③ | C.①② | D.③④ |
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①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上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