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王桢指出:“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犹不胜稼。”这反映的问题是
| A.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 | B.小农经济阻碍经济发展 |
| C.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 | D.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
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 A. | 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 B. | 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
| C. | 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 |
| D. | 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
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 A. | 中书省、伊犁将军 | B. | 宣政院、中书省 |
| C. | 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 D. | 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 |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 B. | 从天人感应出发 |
| C. | 从万物本源出发 | D. | 从人的本性出发 |
某统治者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这位统治者是
| A. | 军事强人 | B. | 专制君主 | C. | 等级君主 | D. | 立宪君主 |
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贸易的的国家和地区有
| A. | 西域、大食、波斯 |
| B. | 大食、波斯、新罗 |
| C. | 西域、日本、大食 |
| D. | 波斯、新罗、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