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苏州府志》、《天工开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选项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主题的是
A.唐代苏州的风俗 | B.元代的海外贸易 |
C.明清江南的手工业 | D.晚清的文学创作 |
国学大师南怀瑾(1918—2012年)曾自撰一副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据此判断要想成为“国学大师”说法错误的是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B.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
C.融会贯通儒释道三大教,谙熟天文地理 |
D.熟知古今历史,精通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 |
某道观朱熹、文昌帝君、孔子三人共同拜祭雕像,把朱熹与孔子放在道观中同等地位一同祭祀。这主要是因为朱熹
A.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 | B.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 |
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D.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 |
先秦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
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 |
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 |
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
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 |
1943年3月为祭奠戴安澜,蒋介石在重庆献赠挽联。毛泽东在延安作诗道:“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国共两党都对戴安澜给予高度评价是因为他
A.为实现民族的独立而战,堪称楷模 |
B.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
C.在北伐战争中作战勇敢,英勇牺牲 |
D.用事实证明了黄埔精神优于武士道精神 |
《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 B.五四运动时期 |
C.全面抗战时期 | D.国民革命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