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3月为祭奠戴安澜,蒋介石在重庆献赠挽联。毛泽东在延安作诗道:“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国共两党都对戴安澜给予高度评价是因为他
| A.为实现民族的独立而战,堪称楷模 |
| B.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
| C.在北伐战争中作战勇敢,英勇牺牲 |
| D.用事实证明了黄埔精神优于武士道精神 |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下令禁止缠足,并指出缠足致使“四万万人变成无用之物,必将使民族衰落”。材料反映出清末移风易俗具有明显的
| A.民主色彩 | B.革命色彩 |
| C.封建色彩 | D.政治色彩 |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 B.“中体西用” |
| C.维新思想 | D.“兼容并包” |
“虽然现在这一事件已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当时清朝政府并没有认识到这些条约规定的严重性。”这一事件指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右表为某同学整理的“政治文明成就表”,其中①、②应分别填入
| A.代议制、古代罗马陪审法庭 |
| B.立法机构、英国议会 |
| C.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
| D.资本主义法制建设、苏联最高苏维埃 |
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政治有相似之处。其相似之处是
|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
|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