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张籍在《永嘉行》中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男人至今能晋语。”这则材料揭示了
A.北民南迁是由天灾所致 | B.北民南迁是因为北方生态环境恶化 |
C.北民南迁有利于民族融和 | D.北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
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12.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上述材料反映了
A.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 | B.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
C.土地革命取得了一定成效 | D.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
有人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不管西方舆论对新自由主义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痼疾’的功能如何赞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似乎总是不合时宜地袭来。……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这些年代,经济和金融危机已成为流行病”这说明
A.资本主义社会因经济危机而步入绝境 |
B.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C.新自由主义医治经济危机的作用有限 |
D.新自由主义导致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 |
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这主要说明了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
C.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特别沉重 |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 |
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军观摩组成员谢伟思说道:“中国战后的最大需要,就是发展经济,但中国缺乏独立完成这一任务的必要的资本主义基础。希望美国能和中共进行经济合作。”这表明
A.毛泽东考虑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B.毛泽东意识到要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C.毛泽东希望中国能得到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
D.毛泽东表达了战后中共和美国进行经济合作的设想 |
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