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在《新潮》发刊词中,要青年学生“去遗传的科举思想,进于现世的科学思想;去主观的武断思想,进于客观的怀疑思想;为未来社会之人,不为现在社会之人;造成战胜社会之人格,不为社会所战胜之人格。”这里主要反映的是:( )
A.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思想 |
B.洋务派李鸿章等人的“中体西用”思想 |
C.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新文化”思想 |
D.毛泽东等人的无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 B.东北野战军 |
C.中国人民解放军 | D.中国人民志愿军 |
材料说明当时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 |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