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阿尼哥,尼波罗国人也,其国人称之曰八鲁布。幼敏悟异凡儿,稍长,诵习佛书,期年能晓其义。同学有为绘画妆塑业者,读《尺寸经》,阿尼哥一闻,即能记。长善画塑,及铸金为像。中统元年,命帝师八合斯巴建黄金塔于吐蕃,尼波罗国选匠百人往成之,得八十人,求部送之人未得。阿尼哥年十七,请行,众以其幼,难之。对曰:“年幼心不幼也。”乃遣之。帝师一见奇之,命监其役。明年,塔成,请归,帝师勉以入朝,乃祝发受具为弟子,从帝师入见。帝视之久,问曰:“汝来大国,得无惧乎?”对曰:“圣人子育万方,子至父前,何惧之有。”又问:“汝来何为?”对曰:“臣家西域,奉命造塔吐蕃,二载而成。见彼土兵难,民不堪命,愿陛下安辑之,不远万里,为生灵而来耳。”又问:“汝何所能?”对曰:“臣以心为师,颇知画塑铸金之艺。”帝命取明堂针灸铜像示之曰:“此宣抚王楫使宋时所进,岁久阙坏,无能修完之者,汝能新之乎?”对曰:“臣虽未尝为此,请试之。”至元二年,新像成,关鬲脉络皆备,金工叹其天巧,莫不愧服。凡两京寺观之像,多出其手。为七宝镔铁法轮,车驾行幸,用以前导。原庙列圣御容,织锦为之,图画弗及也。至元十年,始授人匠总管,银章虎符。十五年,有诏返初服,授光禄大夫,大司徒,领将作院事,宠遇赏赐,无与为比。卒,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凉国公、上柱国,谥敏慧。
有刘元者,尝从阿尼哥学西天梵相,亦称绝艺。元字秉元,蓟之宝坻人。始为黄冠,师事青州把道录,传其艺非一。至元中,凡两都名刹,塑土、范金、搏换为佛像,出元手者,神思妙合,天下称之。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仁宗尝敕元非有旨不许为人造他神像。后大都南城作东岳庙,元为造仁圣帝像,巍巍然有帝王之度,其侍臣像,乃若忧深思远者。始元欲作侍臣像,久之未措手,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征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者。”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士大夫观者,咸叹异焉。其所为西番佛像多秘,人罕得见者。元官为昭文馆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卿,以寿终。搏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成像云。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新像成,关鬲脉络皆备脉络:条理或头绪 |
B.车驾行幸,用以前导。幸:荣幸 |
C.见彼土兵难,民不堪命堪:忍受 |
D.已而去其土去:离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众以其幼,难之。②皆以美于徐公。 |
B.①同学有为绘画妆塑业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C.①久之,未措手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D.①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成像云。②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
B.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
C.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
D.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子育万方,子至父前,何惧之有。
(2)岁久阙坏,无能修完之者,汝能新之乎
(3)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士大夫观者,咸叹异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1分。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
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沉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①。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言必忠信克己。期年,州府交辟。仕吴为东观左丞。
及吴平、王浑登建邺宫酾酒,既酣,谓吴人曰:“诸君亡国之余,得无戚乎?”处对曰:“汉末分崩,三国鼎立,魏灭于前,吴亡于后,亡国之戚,岂惟一人!”浑有惭色。
入洛②,稍迁新平太守。抚和戎狄,叛羌归附,雍土美之。转广汉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后以母老罢归。寻除楚内史,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处曰:“古人辞大不辞小。”乃先之楚。而郡既经丧乱,新旧杂居,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又检尸骸无主及白骨在野收葬之,然始就征,远近称叹。
(选自《晋书·周处传》,有删改)
[注] ①二陆:指陆机、陆云兄弟,著名学者,吴国大将军陆逊之孙。②入洛:进入西晋首都洛阳,指归顺晋朝。⑤新平:雍州新平郡(今陕西彬县)。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膂力绝人绝:超过 |
B.州曲患之患:忧患 |
C.具以情告具:全部 |
D.而郡既经丧乱既:……以后 |
下列各组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处乃入山射杀猛兽乃入吴寻二陆 |
B.处果杀蛟而反欲自修而年已蹉跎 |
C.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先之楚 |
D.后以母老罢归处敦以教义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周处办事果断、自有主见的一组是 ( )
①若此为患,吾能除之②乃入吴寻二陆
③抚和戎狄,叛羌归附④详其枉直,一朝决遣
⑤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⑥乃先之楚
A.①④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处年少时不拘小节,放纵自己肆意妄为,是地方上的捣乱分子。乡中百姓把他 和山中猛虎、长桥下蛟龙一起看作是当地的三大祸害。 |
B.周处找到陆云,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他。陆云用“古人看重及时改过自新的行为” 这一道理来鼓励他要立志。周处听后变得勤奋好学和守信自律。 |
C.周处担任新平太守的时候,郡中有拖了三十年还没有判决的案件,周处详细了解 其中的是非曲直,仅用一个月时间就都判决完了。 |
D.周处到楚郡后推行教化,又把无主的尸体以及遗弃在野外的白骨加以埋葬,受到 |
老百姓的赞扬。断句及翻译。
(1)请用“/ ”为下列文段断句。
云 曰 古 人 贵 朝 闻 夕 改 君 前 途 尚 可 且 患 志 之 不 立 何 忧 名
之 不 彰 处 遂 励 志 好 学 言 必 忠 信 克 己
(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
②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滋,字德深,陈郡汝南人也。弱岁强学,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依焉。每读书,玄解旨奥,结甚重之。无何,黜陟使赵赞以处士荐,授试校书郎。何士干镇武昌,辟为从事,累官詹事府司直。部有邑长,下吏诬以盗金,滋察其冤,竞出之。御史中丞韦绦闻之,荐为侍御史,转工部员外郎。
贞元十九年,韦皋始通西南蛮夷,酋长异牟寻贡琛请使,朝廷方命抚谕,选郎吏可行者,
皆以西南遐远惮之。滋独不辞,德宗甚嘉之,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持节充入南诏使。未行,迁祠部郎中,使如故。来年夏,使还,擢为谏议大夫。俄拜尚书右丞,知吏部选事。出为华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潼关防御使、镇国军使。以宽易清简为政。百姓有至自他境者,皆给地以居,名其居曰义合里。专以慈惠为本,人甚爱之。然百姓有过犯者,皆纵而不理。擒盗辄舍,或以物偿之。征拜金吾卫大将军,耆耋鳏寡遮道不得进。杨于陵代其任,宣言谓百姓曰:“于陵不敢易袁公之政。”然后罗拜而诀。
上始监国,与杜黄裳俱为相,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会韦皋殁,刘辟拥兵擅命,滋持节安抚。行及中路,拜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剑南西川节度使,百姓立生祠祷之。征拜户部尚书,连为荆襄二帅,改彰义军节度、随唐邓申光等州观察使。逆贼吴元济与官军对垒者数年,滋竞以淹留无功,贬抚州刺史。未几,迁湖南观察使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工篆籀书,雅有古法。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尝读刘晖《悲甘陵赋》,叹其褒善惩恶虽失《春秋》之旨,然其文不可废,因著《甘陵赋后序》。(摘自《后唐书·良吏下》)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重:慎重 |
B.转工部员外郎转:转任 |
C.擢为谏议大夫擢:提拔 |
D.然其文不可废废:废弃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依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B.然后罗拜而诀学而不思则罔 |
C.竟以淹留无功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
D.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滋少年时善于治学,每每读书,都能够深刻地解说精微的旨意,他的表兄元结很 看重他. |
B.朝廷里很多官员认为西南边陲太遥远而害怕去,袁滋为了获取德宗的赞许,表示愿意出使。 |
C.刘辟聚集军队擅发号令不受朝廷节制,袁滋不顾危险前往安抚,百姓们都立生祠为他祈祷。 |
D.刘晖的《悲甘陵赋》虽失《春秋》的旨意,但袁滋感叹其扬善惩恶而写了《甘陵赋后序》。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部有邑长,下吏诬以盗金,滋察其冤,竟出之。
(2)百姓有至自他境者,皆给地以居,名其居曰义合里。
(3)滋工篆籀书,雅有古法。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觚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成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日:“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日:“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日:“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日敬。 (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日:“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方,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 ①款:至,到。②鱼龙曼延、角觚:均为古代杂戏名。③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 |
B.成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 |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 |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为伯父让之所鞠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B.①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②还军霸上,以待将军来 |
C.①成私哂其矫饰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
D.①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②府吏闻此变,因求暂假归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
A.①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②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
B.①凡所陈奏……矩辄以闻②但陛下以物试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
C.①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②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
D.①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②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入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5分)
初,邓艾之死,人皆冤之,而朝廷无为之辨者。及帝即位,议郎敦煌段灼上疏曰:“邓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三族之诛。艾性刚急,矜功伐善,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臣窃以为艾本屯田掌犊人,宠位已极,功名已成,七十老公,复何所求!正以刘禅初降,远郡未附,矫令承制,权安社稷。钟会有悖逆之心。畏艾威名,因其疑似,构成其事。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诚自知奉见先帝,必无当死之理也。会受诛之后,艾官属将吏,愚戆相聚,自共追艾,破坏槛车,解其囚执。艾在困地,狼狈失据,未尝与腹心之人有平素之谋,独受腹背之诛,岂不哀哉!陛下龙兴,阐弘大度,谓可听艾归葬旧墓,还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继封其后,使艾阖棺定谥,死无所恨,则天下徇名之士,思立功之臣,必投汤火,乐为陛下死矣!”帝善其言而未能从。会帝问给事中樊建以诸葛亮之治蜀,曰:“吾独不得如亮者而臣之乎?”建稽首曰:“陛下知邓艾之冤而不能直,虽得亮,得无如冯唐之言乎!”帝笑曰:“卿言起我意。”乃以艾孙朗为郎中。
(节选自《资治通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反逆之名 荷:背负 |
B.矜功伐善 伐:夸耀 |
C.权安社稷 权:暂且 |
D.必无当死之理也 当:应当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邓艾之死,人皆冤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B.七十老公,复何所求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C.谓可听艾归葬旧墓,还其田宅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D.以平蜀之功继封其后 皆以美于徐公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邓艾是冤枉的一组是
①矫令承制 ②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③艾在困地,狼狈失据,未尝与腹心之人有平素之谋 ④帝善其言而未能从 ⑤朝廷无为之辨者 ⑥本屯田掌犊人,宠位已极,功名已成,七十老公,复何所求
A.②③ | B.①② | C.③⑤ | D.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情怀刚直、急躁,爱夸耀功劳,不能协调与同事的关系,因此朝廷上人们明知他是冤枉的,却没有人替他申辩。 |
B.刘禅刚投降的时候,怕边疆不服,就下了一道诏书要求都服从邓艾的管理。 |
C.钟会和邓艾都想造反,却让邓艾一个人承受他们双方应该承担的责任。 |
D.议郎敦煌人段灼的上疏终于打动皇帝,为邓艾平反。 |
翻译下列句子。
⑴吾独不得如亮者而臣之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次:驻扎 |
B.可烧而走也 走:逃跑 |
C.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轻锐:轻装精锐 |
D.引军北还 北:北面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裹以帷幕,上建旌旗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
B.乃取蒙冲斗舰十艘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
C.顷之,烟炎张天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
D.进,与操遇于赤壁 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与操遇于赤壁”略写进军过程,交代决战地点。 |
B.“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反映了曹军的骄傲情绪以及由此产生的麻痹心态。 |
C.“初一交战……瑜等在南岸”略写初战,交代两军方位,为下文“东南风急”,风助火威作铺垫。 |
D.“时操军众已有疾疫”“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这些话都证实了诸葛亮的预言是正确,从一定侧面说明了曹操失败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