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校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讲座。讲座的题目包括了:《变革世界的引擎》、《哭泣的泰晤士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等。通过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这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         

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D.经济危机的出现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战后历次战争中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战争
国际力量
朝鲜战争
(1950—1953)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西欧(法国)
参与美国组织的“联
合国军”侵略朝鲜
不支持甚至批评
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
联合国对伊动武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
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
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从根本上()

A.表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会引起各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性变化
C.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已成为各国的追求
D.反映了各国因利益和实力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下列口号对应的历史时期,正确的是()

A.“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国民大革命时期
B.“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战争时期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解放战争时期
D.“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时期

2008年《联合报》报到:最近德国特利尔马克思博物馆天天爆满,德国本地游客不断增多,也有大量从世界各地而来的游客……经济不景气让马克思突然一夜之间又变身大明星。这主要是由于马克思()

A.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B.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
C.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 D.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精确预言

关于下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单位:个)


40年代末
50年代末
60年代末
70年代末
80年代末
亚洲
15
23
29
36
37
非洲
4
10
42
50
51
拉美
20
20
24
29
33
A.80年代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迅速增加 B.第三世界的力量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亚非拉国家的扼制政策 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日益增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