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①中国的丞相制度       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   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英国内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B.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C.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D.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真正杀死苏格拉底的不是民主本身,虽然民主的确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这句话指出古代雅典( )

A.不成熟的是司法而不是民主 B.民主制度还是完美的
C.民主审判有悖司法独立 D.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 ( )

A.主观随意 B.轮番而治 C.三权分立 D.依法治国

在代议制度下,议会是重要的政治机构,各国大多实行两院制。下列对近代各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上院支持成为惯例
B.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由每州2名组成
C.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D.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 )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文化途径迥异 D.国力对比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