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绪在《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中提出:“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充分肯定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 |
B.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 |
C.必须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研究历史 |
D.认为“压迫、剥削、侵略”是应该完全肯定的 |
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秦律十八种》,其中《工律》记载:“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金布律》要求:“买卖往来,商品各婴其贾(价格)
。”对以上记录认识准确的是()
A.秦朝的经济法规简略粗疏,轻罪重刑 | B.秦朝政府控制了农副产品的市场交易 |
C.统一度最衡强化统治,加重百姓负担 | D.秦朝重视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经济生活 |
“(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 B.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 D.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 | B.秦朝每县掌治100个亭 |
C.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100个乡 | D.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制 |
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 |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
C.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 D.世界![]() |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不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